南桥翡翠广场和田玉被誉为“中国国石”,因其色彩丰富的外观和温润细腻的玉质,被誉为“
世界软玉之王”。然而,如今的和田玉也面临着尴尬的处境:仿品泛滥、价格虚高等问题,令
消费者无所适从。 不同颜色的和田玉(山料),虽然矿物组成基本一致,但由于地质作用
的微小差别以及微量元素的作用,导致和田玉的颜色差别。了解和田玉颜色的形成机理对提高
和田玉的鉴赏水平很有帮助,如从外观判别黄玉、戈壁黄、浅糖玉,假皮仔玉等等。 蚀变
透闪石岩―白玉 透闪石结晶呈显微纤维变晶状集合体...
和田玉被誉为“中国国石”,因其色彩丰富的外观和温润细腻的玉质,被誉为“世界软玉之王
”。然而,如今的和田玉也面临着尴尬的处境:仿品泛滥、价格虚高等问题,令消费者无所适
从。
不同颜色的和田玉(山料),虽然矿物组成基本一致,但由于地质作用的微小差别以及微
量元素的作用,导致和田玉的颜色差别。了解和田玉颜色的形成机理对提高和田玉的鉴赏水平
很有帮助,如从外观判别黄玉、戈壁黄、浅糖玉,假皮仔玉等等。
蚀变透闪石岩―白玉
透闪石结晶呈显微纤维变晶状集合体,含量99%以上,晶粒大小一般为0.01×0.001mm,亦
有更细微的0.0001×0.001mm,结晶较粗的为0.1×0.01mm,有的可达0.5×1mm。具显微毛毡状
结构,透闪石纤维变晶交错展布,粒度均一,晶体洁净,磷灰石、白钛石星点分布。
白色形成主要系透闪石矿物颜色为无色、白色,透闪石中二价铁含量甚微尚未分解,颜色
匀和,亦有深浅变化,属岩石原生现象。
附注:透闪石中FeO%含量0.78(昆仑山白玉)、0.78(昆仑山羊脂白玉)、0.60(昆仑山白玉)
、0.03(安徽)。
蚀变阳起石透闪石岩―青玉
阳起石―透闪石结晶呈显微纤维变晶状集合体,质纯的含量95%以上,晶粒大小一般为0.01
×0.001mm,亦有更细微的0.0001×0.001mm,有的可达0.5×1mm。常可见方解石、白云石残晶
,具显微毛毡状结构,透闪石纤维变晶交错展布,局部显示白云石自形―半自形变晶嵌镶结构
,形成岩石中二重结构。次生变化的绿泥石与阳起石、透闪石过渡状,斜黝帘石、磷灰石、白
钛石星点分布。
绿色形成主要系透闪石―阳起石中二价铁含量较高,阳起石组分增长,尚未分解,颜色以青―
绿为主体,亦有深浅变化,属岩石原生现象。
附注:阳起石中FeO%含量8.97(日本)、8.57(湖北)、11.77(安徽)、30.50(美国爱达荷达马
拉克矿山)。
蚀变阳起石透闪石岩―青白玉
阳起石―透闪石交织分布互相过渡,形成青玉,亦有纯净的透闪石局部集中分布,形成白
玉,是岩石蚀变中的一种不均匀现象,这种岩石次生变化也十分明显,次生绿泥石残存的方解
石、白云石及后期的斜黝帘石化,透闪石脉贯穿于内。
青―白色的形成主要系阳起石―透闪石中二种矿物组分的不均匀性分布,属岩石原生现象
。
微铁染蚀变透闪石岩―黄玉
阳起石―透闪石结晶呈显微纤维变晶状集合体,含量99%以上,晶粒大小一般为
0.01×0.001mm,结晶较粗的为0.1×0.01mm,有的可达0.5×1mm。具显微毛毡状结构,透闪石
纤维变晶交错展布,粒度均一,磷灰石、白钛石星点分布。
黄玉与白玉形成过渡。黄色的形成主要系透闪石―阳起石中二价铁,分解为稳定的黄色三
氧化二铁,长期浸润所致,颜色匀和,属岩石次生变化现象,因此黄玉都是仔玉。而目前市场
上出现的新疆黄口料是一种山料,颜色与黄玉也不同,与黄玉不是一个概念。
强铁染蚀变透闪石岩―糖玉
阳起石―透闪石结晶呈显微纤维变晶状集合体,含量99%以上,晶粒大小一般为
0.01×0.001mm,结晶较粗的为0.1×0.01mm,有的可达0.5×1mm。具显微毛毡状结构,透闪石
―透闪石纤维变晶交错展布,粒度均一,磷灰石、白钛石星点分布。
糖玉与白玉、青玉、青白玉形成过渡。红褐色的形成主要系外来的三氧化二铁,长期浸润
所致,透闪石―阳起石中二价铁分解也是因素之一,颜色局部匀和,亦有深浅变化,属岩石次
生变化现象。
石墨化蚀变阳起石透闪石岩―黑玉 (墨玉)
阳起石―透闪石结晶呈显微纤维变晶状集合体,质纯的含量90%以上,晶粒大小一般为0.01
×0.001mm,亦有更细微的0.0001×0.001mm,有的可达0.5×1mm。具显微毛毡状结构,透闪石
纤维变晶交错展布,石墨成质点状分布于透闪石―阳起石间含量5―20%。次生变化的绿泥石与
透闪石―阳起石过渡状,斜黝帘石、磷灰石、白钛石星点分布。
黑色的形成主要系接触变质时期生成的石墨着色,颜色的深浅与石墨含量变化有关,属岩
石蚀变现象。
蚀变阳起石透闪石岩―花玉
阳起石―透闪石交织分布互相过渡,形成青玉色、白玉色、糖玉色、黄玉色的混杂体,是
岩石蚀变中的一种不均匀现象,这种岩石次生变化也十分明显,次生绿泥石残存的方解石、白
云石及后期的斜黝帘石化,透闪石脉贯穿于内。
青―白色的形成主要系阳起石―透闪石中二种矿物组分的不均匀性分布,属岩石原生现象
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