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然珍珠和人工珍珠形成的区别

       18 世纪末以来,科学工作者经过大量的研究,给出了科学的定义:珍珠是贝类外套膜的一部分细胞由于某种原因,在贝类体内形成珍珠囊并分泌类似贝壳的物质,围绕一个共同的核心沉积而成的圆球形或其他形状的物体。

       给出这个定义的过程也是较为复杂和艰难的。首先是100 多年前的科学家针对当时盛行的唯心主义的神话和传说,将珍珠切为两半,发现其中的核是吸虫,绦虫的幼虫、头部和卵球,甚至是沙粒,这样就有了寄生虫形成珍珠的说法。之后,有人通过研究认为,珍珠是以寄生虫的残体为核,在周围形成所谓的珍珠囊,珍珠囊分泌珍珠质,附在核上,形成珍珠。这种珍珠囊形成珍珠的说法,非常接近人工培育珍珠的可能阶段。1913 年,尔维德司把分开的外套膜表皮细胞注人外套膜表皮细胞内,使之形成珍珠囊,取得了人工培育无核珍珠的成功。1947 年,日本的松井佳一等发现外套膜上皮细胞发生病理变化时,出现异常增殖,产生皱褶并凹陷形成珍珠囊,产生珍珠。日本学者根据中国宋代人工培育佛像珠的褶原理,用贝壳球状核包被外套膜片,插进外套膜内,养成游离的正圆的有核珍珠。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,人们对珍珠的形成有了科学的认识。




  1 .天然珍珠的成因

       对于天然珍珠的成因,近百年来有许多科学家进行过研究,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见解。归纳起来,大致有如下三种。

       ( l )无核珍珠的内因说由于外套膜的病变,一部分上皮细胞,从外套膜上脱落下来,陷入结缔组织之间,其增殖结果形成珍珠囊而产生珍珠。所形成的珍珠,质纯而形圆者多,均为无核珍珠。

       ( 2 )有核珍珠的外因说由于外来物质如沙粒、寄生虫或其他物质,偶然落入贝壳与外套膜之间,外来物带着一部分外套膜上皮细胞陷入结缔组织中,形成珍珠囊,分泌珍珠质包被着外来物而成珍珠。这种珍珠都有一个核心,称为有核珍珠。

       ( 3 )畸形增殖说珍珠质分泌组织,由于受到外来刺激,如机械的或化学的损伤之后,细胞发生变化,引起这一部分细胞的畸形增殖,并不需要外来物也能形成珍珠囊,分泌珍珠质,结果产生珍珠。

       从以上三种说法,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,即珍珠是由外套膜的一部分细胞(上皮细胞),在结缔组织内形成珍珠囊、分泌珍珠质而产生珍珠。在自然条件下,沙粒等外来物质偶然侵入,给珍珠质分泌组织以有效的刺激,引起该组织的畸形增殖,并在结缔组织内形成珍珠。




  2 .人工养殖珍珠的成因

       根据天然珍珠的成因理论,用人工的方法将贝类和外套膜切成小片,移植到另一贝类的组织中,被移植的外套膜小片经过一系列的变化之后,形成珍珠囊,分泌珍珠质而形成无核珍珠。此外,在移植外套膜小片的同时植入用蚌壳或其他原料制成的珠核,经过一系列变化,包围珠核形成珍珠囊,再分泌珍珠质,沉积在珠核的周围而形成人工珍珠。

 

点赞 0

翡翠网巢

我还没有学会写个人说明!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