绿松石自古以来就是中外人士喜爱的玉石品种,至今仍是高档玉料。因而其人工处理品、仿冒品以及合成品都比较多。绿松石的特点是具有明快的天蓝色或蓝绿色,玉石中常有小的不规则的白色脉纹和斑块,也常见褐色的脉纹和斑块。
三类人工绿松石鉴定
(1)人工处理绿松石的鉴别
绿松石的人工处理品种常见有两种,一种是灌注绿松石,一种是染色绿松石。
灌注绿松石:是指通过给绿松石注油、注塑或注蜡等方法,美化和改善绿松石的外观,使其价值增高。注油、注蜡的绿松石,用热针触探其不显眼处,用放大镜观察会发现析出的小油珠,但这种测试一定要动作快,—般不能超过3秒钟,因为绿松石怕热,时间一长会使触探部位褪色。注塑品同样可用热针触探,可闻到塑料特有的刺鼻气味;此外,绿松石丰富的孔隙被很轻的塑料充填,其密度自然降低(2.0~2.4),从而手掂感也比天然绿松石(2.6~2.9)轻许多。
染色绿松石:是将颜色较浅或偏色的绿松石用染剂染成天蓝色的绿松石。绿松石的质地非常细腻,其矿物颗粒很小,因而肉眼无法观察颜色的分布。氨水是常见的化学试剂,若在绿松石玉器的底部或不显眼处滴微量氨水,则用苯胺染料染色的绿松石会发生褪色或被漂白,而天然绿松石则不会有此现象。若做这种测试,—定要事先征得店主同意,若店主愿意证明玉器是天然颜色的玉料,则不会拒绝这种测试。
(2)仿冒绿松石的鉴别
绿松石的仿冒品很多,但常见的却并不多。主要有硅孔雀石、染色玉髓以及玻璃和瓷。
玻璃和瓷仿制品,外观看上去很像绿松石,但光泽较强,为玻璃光泽,不像绿松石的蜡状光泽;此外只要仔细观察,总能发现其近表面的气泡;再就是断口,若是玻璃,会是贝壳状的断口且具玻璃光泽,绿松石则是平坦断口且光泽暗淡为蜡状甚至土状光泽,由此便可区分。
硅孔雀石的密度(2.0~2.4)比绿松石低(2.6~2.9),因而手掂感会较绿松石轻;此外,硅孔雀石多为玻璃光泽,绿松石通常光泽较弱为蜡状光泽。当然最主要的在于其结构不同,但通常我们不易观察到,这需要借助显微镜。
染色玉髓主要是指染成天蓝色的碧石。在碧石中几乎总能找到或在局部找到似玛瑙的圈纹,只要发现这种现象即能与绿松石鉴别。此外,染色碧石的玻璃光泽也可与绿松石的蜡状光泽相区别。
(3)人工合成绿松石的鉴别
合成绿松石则是用人工方法制成的绿松石,通常颜色纯正而均一,少见杂质(即白色或褐色的脉纹或斑块)。大块天然绿松石制作的玉器或多或少总会有一些杂质存在,很难见到纯净如此的较大块玉料。因而合成绿松石常用来制作首饰及小件工艺品等,与天然优质绿松石非常相像。通常需要在放大50倍的情况下观察其结构,因为合成绿松石与天然绿松石的显微结构是有区别的,合成绿松石在浅色基质中有角状的蓝色小颗粒。没有显微镜,我们无法看到这一点。由此可知,凭肉眼和感觉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,有时我们必须求助于专业人士。
绿松石历史渊源
绿松石是我国"四大名玉"之一,自新石器时代以后历代文物中均有不少绿松石制品,是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资源的传统玉石。古人称其为"碧甸子"、"青琅秆"等等,欧洲人称其为"土耳其玉"或"突厥玉"。土耳其并不产绿松石,据认为是由于古代波斯出产绿松石,经土耳其运往欧洲,人们以为产于土耳其而得名。
绿松石质朴典雅,千百年来受到许多国家的人们的宠爱,甚至达到迷信的程度。埃及人用绿松石雕成爱神来护卫自己的宝库;印第安人认为佩戴绿松石饰物可以避邪和得到神灵的保佑;中国藏族同胞认为绿松石是神的化身,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,是最为流行的神圣装饰物,被用于第一个藏王的王冠,当作神坛供品。绿松石是国内外公认的“十二月生辰石”,代表胜利与成功,有“成功之石”的美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