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的珍珠市场,真是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,工艺珠做得天衣无缝,简直让人看不出一点破绽。在北海、海南等旅游景点,一些小贩经常围住游客穷追不舍,许多貌似清水珠的饰品出现在工艺品市场上。若是以塑料薄膜覆层的工艺珠,很好鉴别,两颗珠一对磨直打滑,且颗颗精圆走盘,就象是一个模子里做出来的,一刮便掉一层皮。而一些以贝壳为核,涂上涂料的工艺珠,鉴别起来就较为困难,有的珠形甚至用车床车成带有各种淡水珠肌理纹的外形,一擦直掉粉,就象真的一样,就是有点“真”过了头。那么,对天然或养殖珍珠的鉴别,应该抓住哪些要害问题呢?
珍珠鉴别方法
一、看光泽。不同成因的珍珠从表面或内部珍珠层反射的晕彩不尽相同。俗话说的“珠光宝气”,需要结合实物细心品味,珠光主要是从珍珠的内部细密结构层反射出来,并经过光的衍射产生的特有光泽,对这种光泽可避开直射光线在暗光下观察,这类似于在暗视域宝石显微镜下观察宝石内部的生长线和内含物,反映了珠层厚薄的珠光强弱在弱光照明下显得特别清晰。塑料薄弱反射出的光“贼亮”,而用涂料涂层的工艺珠光泽有一定的欺骗性,要仔细辩认。
二、观察珍珠表层特征。珍珠表面瑕疵多少直接影响到珍珠的美观程度,但没有瑕疵的珍珠很少,每一颗珍珠不同的瑕疵,正好是它不同于其他珍珠的胎记,给真伪的鉴别提供了依据,珍珠表面瑕疵表现为瑕点或环带,当珍珠层之间有异物侵入时,表面便会鼓出一个瑕点。有时需借助10倍放大镜仔细观察,多少总会找到一些环带现象。
三、用手摸。伪珠有腻感,真珠爽手,挂在颈项上有凉快感。
四、用牙试或两颗珠子对磨。如前所述,塑料珠一对磨就打滑,而将珍珠沿着牙的尖峰磨擦会有砂感,若是好珠,这种砂感特别均匀,感觉简直好极了,这是因为构成珍珠层的结晶体,排列是有序的,就象房顶板那样凹凸不平,排列整齐,行话叫做叠瓦状排列,故磨擦时会使人感觉好象有砂似的。
五、用火试。灼烧时,伪珠出现火光,灼烧面出现黑烟色,表面珠层脱落,真珠灼烧面未见黑烟色,表层完好不脱落。至于珍珠的选择,首先应该明确,淡水珠和海水珠是属于二个不同档次的商品,就象岫玉与翡翠,不可相提并论。同一类型的珠子,选择时要综合考虑它的颜色、光泽、珠母层厚度,选择时要综合考虑它的颜色、光泽、珠母层厚度,形状瑕疵(斑点)等因素,作出自己的最终选择。
珍珠的颜色
有几种成分构成了珍珠的色素。本身的色素(如白色、奶色、粉红色、 黑色等等)。一般海水珠的原色均为本白色 带黄味),若是珠子本身质量很好,厂家尽量保留它的本色,但各民族对颜色的喜好有差异,若是出口欧美的珠子,肯定都是经过漂白的。黑珍珠中以黑中透紫的最佳。
Overtone(通常是玫瑰红或绿色)好比女士们脸上的胭脂是固定在本身肤色之上的。不是所有珍珠都会呈现Overtone。第三种是最稀有的色素,就是那种晶莹光洁的色泽(Orient)──即呈现在珍珠表面的那种彩虹色。不是所有珍珠都会呈现出这种晶莹光泽的,事实上,浑圆的养珠很少有这种光泽。它多数呈现在不规则的形状之上。
珍珠的光泽
光泽是消费者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,由珍珠本身的品质,透明度和珠母层的厚度决定。有时在珍珠腰部有一圈显得苍白无光,这与局部结晶体的结构变化有关,应尽量避开这种珠。毫无疑问,光泽越强,质量越佳。珠母层厚度越厚越好。可从珍珠穿孔处仔细观察珠层厚度,顺便观察珠核是否在穿孔时遭到破损。珠层厚度还可从珠光的强弱间接判断,太薄的珠不耐用,理想的珠应在半mm以上。养珠的地点(水温、养料等)以及养殖时间长短是厚度的最主要决定因素。形状对串珠而言,应力求颗颗圆润光滑、均称、规则。但若你能以较少的代价买到体积较大的珍珠,将使你收藏珍珠的宝库里更添姿彩。瑕疵,除了向外突出的瑕点外,瑕疵还可以是裂痕、裂缝、凹状和深色或暗淡的斑点以及环带,应尽量避免。但在放大观察时,总能找到一些毛病。若能从以上几个方面细心挑选,一定能找到你所中意的珍珠饰品。